
大规模抗日战争爆发后,日军如追逐猎物般向蒋介石发起进攻。从1937年的淞沪会战到1944年击败豫湘桂,日军几乎打遍了中国境内与蒋介石军队的所有重大战役。然而奇怪的是,延安军虽然没有国军强大,但除了偶尔的空袭外,并没有受到日军的大规模攻击。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
 
日本军方相信,通过击败蒋介石,他们就能实现占领中国的梦想。日本军方发动侵华战争的信心源于其对中国历史的“详尽研究”。他们认为,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权与曾经统治中国的封建朝廷是一样的。只要日军竭尽全力打倒蒋介石政权,中国就什么都没有了。比沙还多,日军就能一一打败中国。正是这种想法,导致日本军方喊出了疯狂的口号:“三个月内灭亡中国”。 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,他们以为一切都结束了。不料蒋介石不肯投降。更令日本军方不安的是,中国人民不会屈服于蒋介石的投降。
 
此时,延安仍有不少青年学生聚集,国民党内部反对投降的声音不断。正是在这种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”的认识下,日本军方始终把蒋介石作为首要目标,却忽视了民众对延安的支持。黄河自然灾害与战术克制。虽然日军没有全力进攻延安,但日军也有进攻延安的计划。在米1938年8月,日军第26师团2000余人奋力渡过黄河,在中途遭到八路军的袭击。同年5月,近卫第8团向东越过胆振街道设伏,日军再次惨败。 1938年12月,日军发动第三次进攻。日本军方还派飞机投掷毒气弹。在八路军的反扑下,日军仅渡过半条河就惨败。 1939年11月,日军再次集结15000人,发动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进攻,但结果却是惨败。
 
在多次失败的袭击之后,日本人终于明白了。延安被L高原包围,河谷横亘,日军机械化部队十分活跃,我不能。八路军的战术是灵活的。在正面进攻中,八路军顽固地阻挡日军的进攻,有时甚至伏击日军。由于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上的努力,日军前后不防。日军最终因为这样的困境而放弃了全面进攻:“我们打不起,我们花不起”。胡宗南的“保镖”角色毛泽东主席曾在1943年表示:国民党在西北部署了三支军队,其中两支用来专门包围陕西、甘肃、宁夏边境地区,一支用来防范日本侵略。数十万国民军分布在西北地区。虽然不是专门用来对付日军的,但如果日军要强行渡河,首先就要和全副武装的国民党集团作战。再加上八路军的配合,即使日军克敌制胜,也有可能。攻打黄河,就不能建立稳定的战线,就会被歼灭。就连山西的阎锡山后来也承认,“抗战时期,是八路军的力量阻止了日军西渡黄河”。在这种战略遏制下,军事进攻延安的代价对于日本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。
 
归根结底,日本军方并不明白“得民心者治天下”的道理。他们只知道追蒋介石,却不知道即使打败了蒋介石,没有人民的支持,日军发动的战争也最终会失败。他们没有勇气全力进攻延安,正是因为最坚决的抗日情绪集中在延安。现在,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抗战历史对于日本来说,这并不是最生动的启示。任何侵略者最终都会被人民的意志所击败。
 声明:个人创作,仅供参考
 特别声明:本文由网易自有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作者上传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网易仅提供一个信息发布平台。
 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提供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,仅供信息转载并发布。